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简介
-
词牌名小重山是什么意思?
《小重山》又名《小冲山》、《柳色新》、《小重山令》。唐人常用《小重山》调写宫女幽怨。《词谱》以薛昭蕴词为正体,五十八字。《小重山》上下片各四句,四平韵。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,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。另有五十七字、六十字两体,是变格。《小重山》…
-
词牌名满江红是什么意思?
《满江红》原是唐人名《上江虹》,以后改为《满江红》。《词谱》以柳永“暮雨初秋”词为《满江红》正格,共九十三字。《满江红》前片四十七字,八句,四仄韵;后片四十六字,十句,五仄韵。《满江红》用入声韵者居多。格调沉郁激昂,前人用以发抒怀抱,佳…
-
什么是乐府?
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。由于专事搜集、整理民歌俗曲,因此后人就用“乐府”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。乐府最初始于秦代,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。公元前112年,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,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、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、…
-
什么是古诗?
古诗是与“近体”相对而言的诗体。又称古体诗、古风。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名。依照产生时间较早的古诗(一般指汉魏六朝乐府古辞、南北朝乐府民歌,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)的作法创作,形式比较自由,不受格律限制。有四言、五言、六言、七言、杂言等体…
-
什么是绝句?
绝句,也称截句、断句、绝诗。每首仅有四句,通常有五言、七言两种,简称五绝、七绝,也偶有六言绝句。绝句来源于汉魏晋南北朝歌谣。“绝句”这一名称大约起源于南朝。在梁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。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,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…
-
什么是律诗?
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,格律严密。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、对偶的新体诗,至唐沈佺期、宋之问时正式定型,而成熟于盛唐时期。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。每首分为五言、六言和七言。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。通常为八句,六句…
-
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(四)
7.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,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。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,了解这些典故,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。 例如: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,楚腰纤细掌中轻。 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…
-
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(三)
5.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,尤其注重炼字炼句,力求一字传神,一句传神。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。 例如: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,登临遍池台。 何时石门路,重有金樽开? 秋波落泗水,海色明…
-
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(二)
3.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,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。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,调动积累,揣摩意象的含义,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。 例如: 长信秋词五首(其一)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…
-
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(一)
1.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,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,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。 例如: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,临牖思悠哉。 开门复动竹,疑是故人来。 时滴枝上露,稍沾阶下苔。 何当一入幌,为拂绿琴…
-
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
1.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:这首诗(词)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? 解题分析: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。所谓意境,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(即意象)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。它包括景、情、境三个方面,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。 答题范式:描图景(描…
-
诗词语言特点
语言是诗歌的载体,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,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。 (1)清新。其特点是用语新颖,不落俗套。 比如杜甫的《绝句》: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…
-
强化诗词书面表达
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、表述严密、条例清晰、逻辑合理。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。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,但是也一定要遵循“意在笔先”的原则,先构思后再落笔,避免涂涂抹抹。卷面清爽,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,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…
热门诗词
热门名句
-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
-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,暗把游人误
- 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瑟瑟
- 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
- 可怜报国无路,空白一分头
- 无限枝头好颜色,可怜开不为重阳
- 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
- 长江一帆远,落日五湖春
- 吴姬越艳楚王妃,争弄莲舟水湿衣
- 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
朝代诗人
古文典籍
- 「诗经」
- 「论语」
- 「史记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传」
- 「左传」
- 「大学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书」
- 「礼记」
- 「周礼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吴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庄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书」
- 「汉书」
- 「晋书」
- 「素书」
- 「仪礼」
- 「周书」
- 「梁书」
- 「隋书」
- 「陈书」
- 「魏书」
- 「孝经」
- 「将苑」
- 「南齐书」
- 「北齐书」
- 「新唐书」
- 「后汉书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马法」
- 「水经注」
- 「商君书」
- 「尉缭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书」
- 「旧唐书」
- 「三字经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韬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国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伤寒论」
- 「反经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谭」
- 「弟子规」
- 「金刚经」
- 「论衡」
- 「韩非子」
- 「山海经」
- 「战国策」
- 「地藏经」
- 「冰鉴」
- 「围炉夜话」
- 「六祖坛经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简」
- 「资治通鉴」
- 「续资治通鉴」
- 「梦溪笔谈」
- 「旧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经」
- 「四十二章经」
- 「吕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训」
- 「三十六计」
- 「徐霞客游记」
- 「黄帝内经」
- 「黄帝四经」
- 「孙子兵法」
- 「孙膑兵法」
- 「本草纲目」
- 「孔子家语」
- 「世说新语」
- 「贞观政要」
- 「颜氏家训」